故事发生于2006年,一位13岁的小姑娘李玩,于西安读初中二年级,家里物质条件挺好。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离异后由父亲抚养,继母刚生了个男孩儿。
--
李玩正处于青春期,脸上长着痘,嘴里带着牙套,没有姐姐李堂的好身材、好衣品。李玩从小孤独,她的很多心愿都没能实现,了解到了物理中的平行宇宙理论后,她愿意相信,她也只能相信,自己被压制的愿望,在其他平行宇宙中,被另一些自己实现了。在那些宇宙里,父母没有离婚,常带自己去玩;自己成绩很好,深得物理老师喜欢。物理,正是李玩的解脱之道。
--
李玩父亲对她很粗暴。李玩想参加物理小组,李玩想找到丢失的狗,李玩想看天文展览,李玩不想喝酒,但都被父亲或打或骂粗暴扭转;李玩只能以哭泣反抗;父亲冷静下来后,往往会以物质安抚李玩,让李玩越来越顺从。
--
父亲没变,李玩变了。每次挨打挨骂,李玩便更加符合家长们对她的期望。李玩每次都原谅了父亲的粗暴,按照他的意愿选了英语班,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学习成绩变好了,接受了第二条狗,接受了弟弟,在酒桌上喝了酒,吃了叔叔给她点的狗肉。
--
除了粗暴,父亲展示给李玩的,是社会上只以成败论英雄的风气,是有名无实的虚假浮夸风气。父亲总说关心李玩,却一点不懂李玩,李玩不喝牛奶他不知道,喜欢物理也不知道;酒局上的张伯,口口声声老子不争,却坐上座、戴名表、喝好茶,对不懂之处,便尽贬低之能事,处处显得自己有理,处处在争,酒桌上的人,表面奉承他有文化,实则觊觎他的权势;李玩得奖后,酒桌上叔叔让她吃了最不愿见到的狗肉,名为庆祝,实则恶心;帅小伙儿高放,只会用纹身来表达他的心意,李玩喜欢的,他却不想了解。
--
狗对李玩意味着什么呢?电影名字暗示了一些,狗十三,Einstein and Einstein,自己十三岁,被当作小狗一样养着,爱因斯坦象征着物理,自己也只有物理作伴。第一条狗对李玩来说是物理,狗丢了,李玩的半条命也丢了,她不认第二条狗为爱因斯坦,亦不理它;李玩挨了父亲的揍,为了使家人开心,开始溜第二条狗了;第二条狗挨了父亲的揍,受了委屈,李玩觉得这条狗和自己同病相连,开始称它爱因斯坦,但这是她与狗的最后一次相见,第二天这条狗便因咬了弟弟被父亲疑似送去了狗肉店。最后,李玩在马路上遇到了丢失的第一条狗,她想如果狗在自己家里,肯定没有好下场,她心塞离去,一个人哭泣。
--
电影里的一些细节:
--
从小受苦的人看到这部电影,会羡慕李玩的家庭条件,他们可能责怪李玩矫情,也可能对李玩的遭遇感同身受;从小幸福者,更多觉得父亲是个混蛋;为人父人母者,会更加顾及孩子,反思自己吧。
--
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教育却总是个大问题,教育肯定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积,不是一味贬抑,更不是溺爱。教育更多的是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潜移默化于自身。但愿父母对孩子,多花功夫,多用心陪伴。
--
2019年1月7日 潘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