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睡懒觉的时候,看到一位跑过马拉松的前同事参加中关村 mini 马拉松的朋友圈。我心里想,大神,了不起。我继续往下翻,他发了跑步成绩的照片,原来这是个不能更 mini 的马拉松,只有 6 公里。我想,我日常每天就能跑 5 公里,平均每公里比他快,假以时日,我也能去跑马拉松了。
-
但是我又不太确定我是否能跑得比他快。以前跑步总是在晚上,温度低,很多时候有风,白天温度高。下午我便去奥森公园跑步了。我到那里时,太阳在头顶,虽说这里是森林公园,但环公园的塑胶跑道至少有三分之一接受着太阳的辐射,让我无树荫可躲。刚抬腿跑步,就热得想停下来,炽热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烧烤着我,嗓子因为呼吸加速开始冒烟。我想着要出很多汗,但可能是蒸发得太快,浑身一滴汗都没有,所以感觉更热了。看到路边凉亭里喝水的男女老少,我真想买几瓶矿泉水洗个凉水澡。呼吸跟得上,脚步也跟得上,但跑不了再快了,浑身挺不舒服,只想停下来,没停的原因只是因为我觉得我能跑下来,不能白来一趟。这时候我想,前同事还是挺牛的,跑起来真的难受。终点就在眼前时,我强迫自己冲刺了一段,最终跑了 5 公里,算下来每公里确实比前同事快,但毕竟没跑到 6 公里。
-
跑完之后,感觉不过如此。可能是跑步的时候吃了一点苦头,我感觉我比那些悠悠哉哉不跑步的人、不能吃这点苦头的人强了很多。但是跑步对我来说,是为了使头脑清醒,晚上睡得更好,进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接纳新知识、反思以往。以我所知,很多人在这方面比我更强。他们可能大部分不跑步,也没吃苦,挺高兴地就学到了知识,获取了资源,达到了我想达到的状态。从这方面来看,我的得意心思建立在某种不牢靠的基础之上,这种心思只在对比我的过往有用,用不到他人身上。
-
更深入一点,吃苦就是高尚的吗?这得结合人生目的来看。我觉得“生活得幸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好”的人生。很多人不用吃苦,知足常乐,在我看起来挺幸福的。比如很多富户人家,他们不用吃苦就能获取很多资源,达到想要的高度,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资源不多的人,就得付出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想达到的状态了。对于一般人而言,或多或少总缺少些什么,在这个群体中,吃苦,当然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也即一项好的品质。但是,对于手段而言,单纯拿出来评价并没有什么意义。盲目地吃苦,可能是缘木求鱼,在我看来就是傻,而不是“能”。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中的一些会变为别人意识得到的行动。这些对于别人来讲,不总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自己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我跑步、我吃苦在别人看来如何,对于我总是有积极意义的,我受益于此,想炫耀于此,却大可不必。
-
2019年6月15日 北京潘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