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免疫与心理免疫

生理免疫与心理免疫

过年在家的几天因为各种原因很暴躁,脾气一点就着,很像"慢性炎症"。 细想一下,心理系统中有很多类似于生理免疫的机制,所以考察了生理免疫的细节,或许能从中探寻到一些启示。

正常的免疫反应

任何物体如食物中的蛋白质、病原体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开始工作,有如下阶段:

  1. 识别:免疫细胞识别是否是有害物质。有益的物质会成为养料。
  2. 先天性免疫:尝试快速清除有害物质,并释放细胞因子激活炎症反应。
  3. 适应性免疫:病原体的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B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直接杀伤感染细胞或辅助其他免疫细胞。
  4. 清除与记忆:病原体被清除后,部分T细胞和B细胞转化为记忆细胞,以便未来快速应对相同病原体。

心理免疫的要素

类比生理免疫,定义一些心理免疫的要素。

外来信息: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或者想法。

价值观:价值观决定外来信息是有益的或者有害的(为简化讨论,简单归为两类)。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目标。比如宗教人士的目标是信仰。商人的目标是赚钱。 同时,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不自洽,对人、对己的评判标准可能不太一致,所以会产生很多矛盾的行为。

识别机制:心理机制可以简单地分为理性与感性机制。价值观通过理性、感性发挥作用。这两种能力共同判断一个想法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不同的人理性、感性占比不同。

清除机制:分析并清除有害信息。这一步骤需要消耗精力。比如唐山打人事件对很多女生造成了心理阴影,她们需要消耗时间、精力才能平复心情。

记忆机制:心理的记忆机制显而易见。对之前接触、思考过的想法,能快速做出反应。

慢性炎症

炎症是免疫系统针对有害刺激物产生的反应,如红肿、疼痛。有助于帮助身体摧毁病原体、修复身体。急性炎症是有益的。 但当免疫反应无法快速、有效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因为长期暴露于刺激物、持续性感染、肥胖、长期压力、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可能转为慢性。慢性炎症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慢性炎症往往是有害的。

心理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如焦虑、频繁接触难以理解的想法而无法消化)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时候这个人往往处于一触即发的愤怒状态。长期这样会引起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质)。 这时就要尽快识别是什么导致了炎症,并尽快清除原因避免炎症。

过敏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正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反应。这些过度反应包括打喷嚏、皮疹、呼吸困难等。治疗过敏一般用以下措施:

  1. 预防性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
  2. 药物治疗:如对于过敏性哮喘病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帮助呼吸
  3. 免疫治疗:如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来提高耐受性
  4. 急性过敏反应处理:及时就医,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一些人对于某些行为有ptsd,提起一些东西就爆炸。比如一个遭受长期家暴而离婚的女人,别人就算给她介绍真正的好男人,也会被她骂走,并且她还会想起悲惨往事而伤心很长时间。

严重的心理过敏是需要立马安抚的,就像打一针肾上腺素。如果有必要改变一些过敏性心理行为,可以参考生理过敏的治疗。

举一个例子:一个初中小孩儿因为作业没完成受到老师重度体罚而赖在家里不上学,首先要移除"过敏原",也就是休息一段时间,更换班级,避免接触到这个老师; 同时请求新的老师多夸夸学生、不要体罚学生,慢慢地这个学生就走上了学习正轨。

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是病原体或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避开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的现象。

主要的逃逸机制是:

  1. 抗原变异:病毒经常通过突变改变表面蛋白,使得原有抗体无法识别。如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变异株。
  2. 隐藏抗原: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包裹自身抗原,模仿宿主分子。
  3. 抑制免疫应答:干扰抗原呈递,抑制免疫细胞活化。
  4.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下调MHC分子表达,分泌免疫抑制因子。

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1. 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健康检查等
  2. 药物治疗:定期更新疫苗配方、使用多靶点药物等
  3. 免疫治疗:如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然后回输给患者。

如果我们不仔细甄别外来信息就盲目信任,会引起很多问题。骗子常用的一种骗术,就是先获取对方信任,然后再夹带私货获取利益。比如渣男会无原则地认同一个美女的想法以靠近她,取得信任后对方就毫无防备,相当于免疫逃逸了。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一书中提到的"明证原则":除非经过仔细检验确认无误,否则不轻易接受任何事物为真。

心理免疫方面,可以参考生理免疫的逃逸原理和治疗原理,以识别、避免免疫逃逸。

举个抗原变异的例子:小A知道消费主义常用的一个话术是"看你衣装谈吐不凡,相信你有能力买下这个劳力士!";但是下次买东西, 销售对他说的是"有些东西现在不买,等有钱时再买就不会这么开心了",他想了想挺有道理,买了。

举个抑制免疫应答的例子:原理是干扰对方的理性发挥作用。比如渣男灌醉一个女生后,要求开房,对她图谋不轨。这时女生对渣男的提议完全"免疫逃逸"了。

举个预防措施的例子:定期和高认知的朋友聊天,以甄别最近接触的信息是否正确。及时扔掉错误信息。

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判断外来物质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所以干脆不发生免疫反应。

作用机制如下:

  1. 节约能量:不必对无害物质发起免疫反应,可以节省身体能量
  2. 避免过度反应:如果对所有外来物质都产生强烈反应,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 与有益菌共存:比如肠道菌群就需要免疫系统"容忍"它们的存在
  4. 食物消化:免疫系统需要识别食物蛋白质为无害物质

明智地忽略某些外来信息,对于心理健康很重要。不计较对方的想法,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卫生假说

卫生假说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生活于过度清洁的环境会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会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这就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科学依据。

这个理论来源于研究发现:农场长大的儿童较少出现过敏,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过敏风险较低,发展中国家的过敏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使用抗生素过多可能增加过敏风险。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卫生习惯,而是要:

  1. 适度接触自然环境
  2. 不过分追求"无菌"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4. 保持室内适度通风
  5. 让儿童有机会接触泥土、植物等自然环境

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免疫系统锻炼机会,让它茁壮成长,这样遇到病原体时才能正常反应。

对于心理方面的启发,我们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以避免信息茧房(也就是处于有限制、有控制的危险中),主动走出舒适区,以确保心理的识别、消除机制正常发育。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学生刚走入社会往往会水土不服,就是因为在大学里吃的太干净,到社会上吃点带着沙子的就硌牙、消化不良。

健康的心理免疫机制

总结一下,因为"卫生假说",我们需要主动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以避免信息茧房、锻炼免疫系统; 对于接触到的外来信息,识别阶段,可以利用"免疫耐受"减少心理压力、精力消耗,也得确保不要因为"免疫逃逸"接收太多有害想法,同时得提炼有益的信息作为成长的养料; 激活、清除、记忆阶段,需要快速清除、标记有害想法,避免"过敏"、"慢性炎症"。

同时,还有一种思路。如果某个人或者某个来源持续输出"病原体",要么我们消灭ta,要么我们远离ta,否则对我们是有害的。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嘛,主动总比被动强。

参考

  1. 揮之不去的發炎! 疾病的共通元凶,深入探索慢性發炎
  2. deepseek
  3. Claude
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