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小孩才讲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又有人说:“成年人既看利弊,也讲对错。”这些话乍看之下是介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的选择,但用词颇有歧义,此文做一番分析。
先来探讨下曾子杀猪事件,这里面涉及诚信和教育、杀猪后财产损失两个问题。故事中三人的考虑点如下:
从分析中可以得出两点:
探究原句中的用词,“对错”是由“理想主义”所决定的;“利弊”是由“现实”决定的,是利益方面的考量。所以第二个句子更符合现状一些,成年人会做综合考量。同时理想、现实在不同人心中的分量不同,所以有的人显得格外“现实”,才有了前一句,也有的人显得格外“理想”,往往让我们很感动。
所以这两句话都是有道理的。
小孩处于成年人的保护下,没有社会压力,又一直在读“仁义礼智信”这种书,处理现实问题时,往往拿书中的东西硬套;成年人得赚钱养活自己,得独立,得养活父母,得实际做成事情,他们活在裸露的现实中,所以更现实。
成年人也是从小孩过来的,也浸润过理想主义那一套。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往往做不到,同时他们又觉得“理论上”某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代价,“划不来”。而有一些人的家庭条件好,可以少兼顾一些现实因素,有更多选择,比如去学艺术,这些人很让人羡慕。同时也有一些人付出了很大代价去实现理想,比如李文亮等若干医生公开疫情被逮捕最终因肺炎殉命,让人很感动,因为很多人在相同的处境下会明哲保身。所以一般人在想要兼顾理想时,发现兼顾不了,只能一声叹息。
90 年代的一部日剧《东京爱情故事》,人们感动于莉香真挚的爱情,痛骂丸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如果把自己带入到刚从乡下来的根基不稳的丸子身上,能做到像丸子一样已属不错,“成年人”大概只能一声叹息了吧。
抛开对原句的理解性解读,利弊作为抽象概念是世界的最底层的运行规则,基于利弊做判断,判断就会有对错。福山在《现代政治秩序的起源》中讲过,社会或者人的根本追求是认可和利益。“认可”也可以归入“利益”,认可产生了“尊严”,这是一种“利”。
所以说,原句中“对错”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因素,也可以归入“利弊”,实现了理想主义,自己会获得良心、声望上的满足,这当然也是一种“利”。
对错是基于利弊的判断是什么意思呢?符合“利”,就是“对”,不符合“利”,就是“错”。利弊是对错的底层逻辑。注意,这里已经更改了对错、利弊的含义,不再表示原句中的理想、现实。
所以小孩和成人都看“利弊”。笔者自己改编几句:“但看利弊,莫问前程。”,“看清利弊,负重前行。”,“不忘利弊,方得始终。”
既然有利弊对错,很多人说的“这事情哪有对错”,为什么还挺有道理的?这是因为社会的价值体系太混乱。
一个价值体系中有若干公认的目标,比如佛教的价值体系,守戒、追求智慧都是目标。不同的价值体系差别很大,比如中国世俗价值体系中赚钱是首要目标,哈哈,与佛教差别很大。
同一个国家、宗教群体的价值体系可能很相似,但不同的人对其中的各目标的重要性认可不同,比如中国世俗价值体系中,有人觉得孝顺比赚钱、比疼爱老婆更重要,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在相同处境下,往往也会得出不同的利弊分析,做出不同的选择。
所以,以外人的视角,由于不知道对方认可的价值体系、目标,而同时一个人在不同事情间会切换价值体系,所以自然也无法评判利弊、对错。
但当确定了价值体系,确定了目标的重要性,那么就有“绝对的对错”了。比如工作时,完成工作肯定比吃饭休息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为了早点去吃饭而耽误了工作,这肯定是“错误的行为”。
真理的一个合适的定义是:如果一个命题,与事实相符,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理。
真理是认识论中的概念,在科学中的提到的比较多,所有的科学(不包括数学等纯理性)都是基于经验的命题,是归纳法的一个应用。重要的检验法则是“可证伪性”。这就意味着,目前称之为“真理”的理论只是尚未发现反例,而不是穷尽宇宙没有反例;或者与现实的误差较小,可以覆盖较广的场景。
因为休谟的怀疑论无法辩驳,也就是说,尽管我们观察到四十六亿年太阳一直东升西落,但永远也不能保证明天不会突然引力失效而地球飞出太阳系。所以科学上的真理压根就不是人们想象中“绝对的正确,永远的正确”的那种真理,就算恰巧找到了这种真理,也无法证明这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波普尔认为,科学方法论,就是“猜想 - 反驳”,既然是反驳,那么科学的命题就得是“可证伪”的。他认为,科学追求的是一种“逼真性”,我们不断证伪旧理论,用更好地、更逼近真理的新理论代替,这个过程中我们增长了知识。这样就抛弃了静态真理观,这是一种“真理过程论”。
尼采更为犀利,他认为我们追求真理,本质上是嫌弃这个易逝的世界,追求一种永恒的世界,即真理世界。这种形而上学冲动从巴门尼德区分真理之路、意见之路开始,经过柏拉图的理念论、基督教的天堂人间地狱发展,在科学身上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上帝死了,科学取代了上帝的位置,人们的追求从天堂变成了真理。真理已经从认识论的概念扩展到价值论,即超越现实世界有一个更好的真理世界。这会让我们贬低生命,高看理想。
关于真理,尼采有更多精彩的洞见,有兴趣可以看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