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真理”、“肯定”、“必然”等词语,比如:“周末一起约饭,我肯定到场!”、“这些秘密,我肯定不会对外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它们背后都表达“必然”这个概念,但很明显,这些必然的强度是不同的。比如,约饭的人很可能会因为堵车而迟到;承诺保守秘密的人,确实会顾忌道德,但是如果被 1000 万人民币诱惑,他极有可能说出秘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万有引力,至少在当前宇宙内普遍成立,以人类的能力,很难改变这个自然规律。
所以,“必然”是指在一组规则下会发生的事情,这样就得谈论规则。以下整理常见的必然性,以及相关的话题。
类型 | 定义 | 适用范围 | 示例 |
---|---|---|---|
形而上学必然性(Metaphysical Necessity) | 在所有可能世界都成立 | 所有可能世界 | 数学真理如“2 + 2 = 4”;逻辑真理如“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本质真理(不能由逻辑推导出来,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增加了额外的知识)如“水是H₂O” |
逻辑必然性(Logical Necessity) | 由逻辑规则推导出的必然性 | 所有可能世界 | “A且非A不能同时为真” |
物理必然性(Physical Necessity) | 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下必然为真的命题,但在其他可能世界中不一定成立 | 只适用于我们的物理世界 | “真空光速不变,且为 299,792,458 m/s。” |
道德必然性(Moral Necessity) | 受道德原则约束的必然性 | 依赖于道德体系 | “曾子肯定不会说谎” |
概念必然性(Conceptual Necessity) | 由于定义决定的必然性 | 依赖于概念和语言 | “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 |
认知必然性(Epistemic Necessity) | 在已知信息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认为某个命题为真 | 依赖于认知 | “对于一个商人,得知一个必然有 100% 投资回报率的项目,一定会去做” |
因果必然性(Causal Necessity) | 受因果关系约束的必然性 | 依赖于具体情况 | “因为现在打雷了,所以待会儿会下雨” |
逻辑必然性是形而上学必然性的子集。
概念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有重叠的部分。乍一看概念必然性是逻辑必然性的子集,其实不是。很多概念必然性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出来,比如“单身汉是未婚的。”,具有逻辑必然性;但是“处女座的人出生于 8 月或 9 月”,则只有概念必然性,没有逻辑必然性,因为“8 月或 9 月”是额外的知识,这是一个占星学的规定,不能由“处女座”推导出来。
而因果关系必然性比较特殊,因为因果关系的深层原因是逻辑、自然规律等,也就是深层原因是其他必然性。比如“因为现在打雷了,所以待会儿会下雨”,具有因果关系必然性,更深入讲,具有物理必然性。
我们也可以随意搞出来一些其他的必然性。比如“四川家庭必然性”,一个例子是“所有合格的男人都是耙耳朵,都怕老婆”;比如“字节跳动必然性”,一个例子是“合格的字节人,心脏和字节只能有一个跳动”。
形而上学必然性是最强的必然性,因为在所有可能的世界都成立。形而上学,就是探求事物本质的学科。为了探讨这个必然性,需要引入额外的概念。
实际世界(actual world)与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实际世界;逻辑上可能存在的其他世界是可能世界,如苹果颜色是蓝色的世界(因为不同的物理规律);如地球没有月球做卫星的世界;所以“苹果是红色的”、“地球有月球这个卫星”不具有形而上学必然性。
本质主义(Essentialism):每个对象都有固定的本质。如水的本质是 H₂O,金的本质是金原子,所以“水是 H₂O”具有形而上学必然性。
刚性指称(Rigid Designators):一个名称如果在所有可能的世界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就是刚性指称。水是刚性指称,因为始终表示 H₂O;总统则不是,就算是在地球上的不同指代也差别很大。
总结一下,形而上学必然性,表示在所有可能的世界成立。所以形而上学必然性可以包含逻辑必然性、概念必然性、本质必然性,有争议性地包括本体论必然性、数学必然性、归属必然性等。
上面的分析理论是莱布尼茨(Leibniz)和克里普克(Kripke)提出的,有兴趣可以深入探究。
举一个物理必然性的例子。广义相对论之前的时代,“光线在真空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具有物理必然性,因为符合当时的物理规则,也没有发现例外。而广义相对论的出现,使刚才的命题不再具有物理必然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必然性是可以变化的,或者用另外一种说法:“物理必然性”的真正意义是符合物理规律,而不是符合“人类了解的物理规律”,后者有缺陷、错误。
其他必然性也是如此,它们指代的不是“人类已经发现的带着错误的必然性”,而是背后那个真正的东西。
概率论中有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的概念,也就是发生概率为 1 的事件。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个概念的实际含义是“几乎肯定会发生”,而不是“一定会发生”。所以概率为 0 的事件,虽然是概率论中的不可能事件,但不代表“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离散概率中,概率为 0 确实表示实际不可能发生。比如掷骰子实验,“投到 7 点”这个事件的概率为 0,同时也表示不可能发生。而在连续概率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区间 [0, 1] 上取一个实数,区间内有无限个点,“取的数等于 0.1”的概率为 0,但不代表这个事件不会真的发生,只是“几乎不会发生”。
另一个问题是,概率论中的事件仅限于物理事件吗?不是的,概率论中有“概率空间”的概念,表示事件空间,不局限于掷骰子之类的物理事件。也可以是“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的”这种概念命题确定的事件,也可以是形而上学命题、逻辑命题事件。
休谟(David Hume)是 18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他区分了基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如数学命题、逻辑命题),和基于“事实关系”的知识(如太阳东升西落)。他的一个著名的观点导致了哲学上的怀疑论:基于事实关系的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所以他不承认之后被康德称之为“先天综合判断”的知识;怀疑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因为因果关系是从经验中归纳来的;怀疑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因为目前未找到反例不代表没有反例。
首先解释下康德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先天(priori)是指这个判断不依赖经验,是通过理性得知的;综合(Synthetic)是指这个判断的信息超出了概念本身,通过概念分析得不到。“基于因果关系的物理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太阳东升西落;“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也是先天综合判断,因为康德认为我们天生以因果性认识世界。
有争议的一点在于,数学命题在休谟看来是“分析性的”,所以他认为数学是“观念联系”知识,不是他所怀疑的基于经验的知识;康德则认为数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是需要经验才可以促成的。
休谟的怀疑论只怀疑基于经验的知识。对于物理、化学这类基于经验的知识的怀疑论证思路是,就算人类已经观测到了 46 亿年太阳的东升西落,也不能确保明天太阳就是东升西落,进一步讲,不能保证万有引力在明天、在下一刻依然有效,因为这是基于经验观察+归纳得来的知识;对于因果关系的怀疑思路是,他不承认因果关系是先天的,他将因果关系的来源归结于“人们将总是相邻发生的两件事情,一件归结为因,一件归结为果,称为因果关系”,所以因果关系也是基于经验的,所以因果关系是不可靠的。同时因为科学是基于经验的,所以休谟否认科学作为知识的可靠性。
休谟将知识分为基于经验的、不基于经验的(其他哲学家不一定同意分类内容,如康德认为数学是需要经验才能促成的)。所以必然性可以对应分为:
同时,休谟反对形而上学的必然性,因为它是超经验的,且不总是具有逻辑必然性,所以无法验证。比如,形而上学必然性的命题需要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都成立,但是我们只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无法验证在其他世界中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休谟只是反对,而不是证明形而上学必然性命题都是假的。
休谟的怀疑论是无懈可击的。之后哲学家的思路是增加更多的假设,比如康德证明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因果关系,具有先天成分,同时需要依赖后天的经验才能被激发出来,是可靠的。因果关系具有先天成分,就是一条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