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歙(shè)县的中心市场买笋,这里是地道的本地菜市场。来之前问了宾馆的老板,大概 4-5 元一斤。到了卖菜的二楼,第一个摊位围了一些人买菜,我便往后转,然后问后边摊位的一个老板娘,笋多少钱,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削笋,两秒后才跟我说,6 块。她肯定知道我是外地人,人又腼腆,沉默的时候在纠结卖我什么价钱合适,最终在诚信和赚钱的抉择中选择少赚一点,我买了 9 块的。之所以说是少赚一点,是因为之后我又去第一家摊贩那里买了一些,这个老板卖我 5 元一斤。
老板娘的纠结很让我触动,卖其他人 5 元的笋,卖了我 6 元,最终价格只差 1.5 元,这么小的差额已经能让她纠结,应该也有一点点愧疚。她之后应该看到我去她隔壁的店又买了一些,而且知道这个老板是 5 元卖给我的,这会让她更加愧疚。她应该是个不那么熟练的新手老板,老手老板在看到我看笋的时候,已经盘算好会卖我多少钱,然后帮我装一些,递给称重的人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说:“给这位帅哥称一下,还是 6 块”。
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较量,我在买菜的时候表现出的破绽,让老板娘很纠结,如果我能自信地问:“4 块一斤卖不卖?”,她很可能卖我 5 块一斤,从而少一些愧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