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r/bin/env python
#coding: utf-8
print """
《比得兔》这部电影,讲述了人兔为了抢占领地,展开戏剧性大战,最终和谐相处的故事。比得兔作为一个文化元素,经一位英国女性作家之手,创于1893年的英国。
小兔子比得的祖先和一群小动物,定居于这块后来被人类霸占的土地,比得的父亲因偷吃麦格雷戈老头的菜园果实被做成馅儿饼,顽皮的比得差点重蹈覆辙,关键时刻,老头漂亮的邻居,喜欢画画的贝伊解救了它;但没过多久,危险再次发生,这次以老头心脏病突发身亡解除。
这群动物进入觊觎已久的菜园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在已故老头家里办起派对,直搅了个天翻地覆。
老头的高价值房产由故事的男主角,刚从一家玩具店愤愤辞职的远亲托马斯继承,托马斯是个强迫症患者,有些工业时代的抑郁气质。准备卖掉房产开玩具店的他,与漂亮女邻居贝伊相见后便情投意合,乐不思蜀。期间,小兔子比得因为不满托马斯抢走身边的漂亮姐姐,对托马斯搞了不少恶作剧。托马斯在忍无可忍之后,准备用人类的武器炸药彻底消灭兔子。
最终引爆炸药破坏自己大树底下的家的,是想让贝伊与托马斯决裂的比得,贝伊的房子因为大树倒塌被毁。托马斯被贝伊误会,意志消沉,恢复了在伦敦市区的玩具店工作,贝伊也准备搬走。出乎意料的小兔子比得,这时候去伦敦劝回了以前的死敌托马斯,消除了贝伊的炸药误会,男女主角和好,一群小兔子也得以进入菜园,颐养天年,故事至此结束。
童话总是看起来圆满,实际却暗藏大坑。
故事夸大了比得兔的能力,一只兔子在人类面前,毫无智慧可言,更谈不上在人类手中夺取生存机会了。
故事丑化了菜园主人麦格雷戈老头和其远亲托马斯,他俩都有西方厌恶的犹太人渊源,后续再讲。前者脾气暴躁,饮食不节制,还吃了可爱小兔子比得的老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菜园;后者有强迫症,对人苛刻,有精神病先兆,不会骑自行车,但是他在玩具店做了十年前线员工后,升任经理的机会被玩具店董事的侄子抢走而又随手丢弃。
故事美化了漂亮邻居贝伊,她数次解救比得,放任为了生存的小动物毁坏邻居的菜园,却不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误会小兔子比得破坏她的画作,误会男友托马斯炸掉比得和自己的家,但这些误会都由镜头解释清楚了——她没看到真相,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实际上,贝伊是一个业余画家,靠自己赚不到多少钱,不种地却衣食无忧,暗示了她非常富有。
这些故意而为之的变形,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树立了作为戏剧冲突双方的立体形象,也增加了解读的难度。不过,电影既然是人类的作品,就有其内在逻辑可言,也就有章可循,朝着上面分析的反方向用力,就可以看到一些真实人类社会的踪迹。
英国作为西欧岛国,本岛资源不丰,但其国民却享受着人类世界顶级的物质生活。构建这些现代优质化生活的大部分原始资本积累正是从其17世纪之后占领的众多殖民地中来。在新大陆美洲,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残杀落后的土著印第安人,将疾病带给这块儿隔绝的领地;在非洲,他们用工业产品向非洲部落酋长换取8000万黑人,卖给迁入具有大量大口真空地带的美洲移民者,这些交易的黑人,四分之一死在条件恶劣的运输船上;在中国,他们为了抵消购买中国货物的贸易逆差,以已被殖民的印度为大本营,输入中国大量鸦片,并用现代化的枪炮来保障这些贸易。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其中论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影响迅速扩大到社会领域,这些欧洲强国打着传播文化之名,行掠夺技术落后地区居民之实,资本源源不断流入中西欧这块罗马时期的蛮荒之地,以最不文明之举,造就现代人类最文明之中心。
人之处境尚且如此,何况兔乎?作为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让其他物种成为盘中餐,食中肉,自古如此,怎么在漂亮的贝伊面前,却成了罪大恶极之事?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世界上也只有不多的一部分人到了这种生活水准。贝伊估计是吃肉吃腻了,但是以此来指责别人,既不符合人类道德,也触碰了人类的生存底线,今天不让人家杀兔子,明天呼吁不能吃猪肉,后天估计连稻草都不让割了。
无论是人类群体,还是其他各种生物,做事情总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打算通过制定全人类社会减排方案来缓解可能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变暖问题,被称作“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国家发展建设的上升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当然就需要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过程已经基本完毕。但是把持大会话语权的老牌发达国家却想通过对这些国家做更多的限制来实现大会目标,结果大会没有达成任何实质协议。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是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游牧放羊、拦路抢劫商队是当时这些阿拉伯部落的两大生存支柱。穆罕默德靠此凝聚了一批阿拉伯部落,与其继任者大肆入侵周边地区,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中西亚、北非大部地区,他们建立的帝国被称为哈里发(继承之意)帝国。
此时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因为领土受到威胁,在罗马教皇的呼吁下,源源不断的被称作十字军的教众涌入中东地区与伊斯兰世界国家作战。实际上,伊斯兰世界四分五裂,各自为了所在的更小的群体的利益而战,十字军也并非出自宗教的圣洁召唤,死在他们剑下的基督教众不在少数,很多人的腰包和领地,倒是扩大了很多。
再往前10000多年,农业文明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过着不比非洲大草原上老虎狮子强太多的生活,整日奔波在采摘食物与狩猎的路上,在那个时候,讲自己茅下之鬼肚中之餐的动物权益,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电影中人类和动物和解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是利益相关。炸药炸坏了兔子的家,也毁坏了贝伊的家,是这种休戚与共关系的一种体现。实际上,人类的生存靠自然环境,而维护稳定的自然生态得靠全部物种。生物入侵,生物灭绝造成的灾害可谓触目惊心,所以人类也不能任性地为所欲为,动物大量灭绝,人类也不会好过。
人类存在之根本,是生存权利。在这个高度文明的工业化社会,能够让更多的人过上温饱生活,也能让很多幸运的人,远离繁重的工业社会压力,过上诗意的田园生活,但是保障我们生存权利的,还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自己,还是人类孕育出来的文明。正是如此,作为4000年前生活在被猛犸象支配的恐惧之中的人类祖先,其后代在无聊之际,启动了猛犸象复活计划。
简短的电影讲述不了故事的全部,每一个镜头和台词都有意义,特别是人名。
比得 Peter : 电影的名字是 Peter Rabbit, Peter 居耶稣十二圣徒之首,后基督教在西方广泛传播,Peter也成为广泛使用的名字。新约故事里,Peter怯懦过,但受耶稣复活之鼓励,一往无前进行传教事业,并为此殉道。这个名字可能寓意着比得在提醒人类某些东西,提醒人类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贝伊 Bey :这个名字与伊斯兰教有莫大关连,它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贵族尊称,地位仅次于“汗”。暗示了女主角相当富有,但是智慧往往不与美貌和金钱并存,她画不好画是智慧不足的一个表现,所以问出“何不食肉糜”,便容易理解了。我家楼下的新疆餐厅“巴依老爷”也源于此。
托马斯 Thomas :耶稣十二使徒之一。这个名字暂时没有找出深层含义。
麦格雷戈 McGregor :两鬓长长的毛发,暗示是犹太人。犹太人不受欧洲人待见,一战后犹太复国主义盛行,犹太人在西方世界帮助下涌入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所在地巴勒斯坦,希特勒执政期间迫害犹太人加速了这个过程,并在二战后民族主义独立盛行时期顺利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