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个观点来自于《庄子·胠(qū)箧(qiè)》,意思是,圣人创建圣智礼法,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窃,用为护身的名器,为害民众。所以主张莫若绝弃圣智礼法,以免为大盗所乘。
原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圣人之道也就是圣智礼法如何成就大盗,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结论;第二部分讲述如何绝圣弃智。
本文只涉及原文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论证逻辑如下图: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原文开篇讲了一个故事:为了防范小盗,人们把财物放在箱子里,并在外边捆紧绳索;但是大盗一来,便连箱子一同背起偷走,箱子、绳索反而有利于大盗偷窃。
这则故事中,箱子、绳索比喻圣人之道,也就是圣智礼法。
原文为: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意思是:盗窃小东西(如钩)的人遭刑杀,而盗窃国家的反倒成为诸侯,诸侯的门里就有仁义了,这不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
春秋时齐国左相国田成子,弑君之后,独揽大权。之后按照圣人之道治国,齐国重获太平,这也巩固了他的地位。
原文为: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意思是:盗跖是春秋时期大盗。上面讲要想成为大盗,同样依赖圣人之道,即圣人之道成就了大盗。
此处讲“大盗窃国”的模式。
大盗为了谋取利益,把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舆论、法律、道德等),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人们纵然发现实情,囿于处在被动的规则位置,故不能撼动大盗的地位。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个国家要想工业化,就需要遵循相似的发展路线,初期都不环保,会排放较多的温室气体。西方的国家很多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较小;而减少排放则会大大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所以西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着环保的大旗,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解决之道就是找到一个既能维护自己发展,又能维护良好环保舆论形象的方法。
而环保少女正是在环保成为舆论正确的背景下成为西方世界的一面大旗,她的一些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言论成为西方政客攻击发展中国家的子弹。下图为她被评为2019《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图片。
由于俄乌开战,导致俄罗斯减少欧洲天然气输送,导致欧洲需要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比较多的方式发电、取暖,所以过多宣传环保少女与现行政策相悖,所以西方世界开始妖魔化环保少女。比如传言环保少女是俄罗斯间谍,用环保议题来限制西方国家的发展,西方政客之前都被她忽悠惨了。
在这个例子中,西方世界制定了“环保”规则,实际上是为了窜取更多利益,巩固自身发达国家的地位,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不排除环保确实对世界有利,但是世界的发展至少同样重要。)
某地出于限制汽车数量、缓解拥堵、环保的目的,采取汽车摇号制度。
车牌一时间成为稀缺资源,在上者以此牟利,最终就范。
在这个案例中,在上者制定了这条规则,中饱私囊,可谓窃国。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时候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静态管理,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从4月份某地停止正常团购、快递,只允许保供单位采购配送,但因运力不足很多人挨饿,酿成人道主义灾难;到目前9月份多地纷纷免费核酸,没有3天内核酸无法出入公共场所,但做过这种核酸检测的人都知道流程有多糊弄,我十分怀疑以这种敷衍的检测手段能检测出来病毒吗?但这却掏空了医保基金,富了核酸老板,望之痛心,却又无可奈何,旗号太大,谁能撼动。
周玄毅通过男性女权大v的身份,成功获取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同样喜欢打拳的谭女士。
在这个案例中,女权的思想,相当于圣人之道。周玄毅本人的想法不得而知,但是借着这种身份,确实收获了不少“色”的利益。
元朝之所以國祚短短91年,对比同为外族统治中国的清朝的276年,正是因为后者充分吸收前朝的治国思想,而不是像元朝一样马上得之马上治之。清朝不仅盗了国,而且盗了圣人之道,不可不谓之大盗,这也是庄子所谓的圣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