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事件死亡、黑夜、鲜血带着终极的快感享誉世界与声誉危机太阳与肉体剖腹丰饶之海参考 莫言的一篇文章《三岛由纪夫猜想》中有这样的描写:“金阁在烈火中的颤抖和哔剥爆响,就是三岛心中的女人在情欲高潮中的抽搐和呻吟。”,这让我对三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之后读了《假面自白》《金阁寺》,里边的一些描写简直就是我的心理写照,太细腻了!三岛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很多作品享誉海内外,已经成了日本最主要作家之一,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此时却剖腹自尽,而且是以极其痛苦的方式,原因究竟是媒体大肆宣传的同性“秘恋殉情”,还是自己高喊的效忠天皇,这是一个大大的谜。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尝试揭开三岛灿烂而又古怪的一生。引用的大
安抚、交互作用的量化分析案例分析参考 有一段时间,公司的清洁工见到我总会说很多句话,而我觉得点个头打个招呼就够了,这对我造成了一些困扰。之所以我俩要打招呼,是因为去年国庆加班的时候,她也在,就主动问了我一些信息,发现同为河南老乡,但不是一个市的,当天她就说要请我吃饭,我在心里想“有必要吗?”然后拒绝了,我对老乡是没有认同感的,在外地玩的时候还被老乡坑过几次。这就是以后碰面打招呼的原因,要不是曾经说过话,招呼都不必打。 我们这段时间说的若干句话大概是这样的: 我(点了个头) 她(点了个头) 她:吃过饭了? 我:没呢,待会儿去 她:要不我给你做点吃? 我:不用,我不确定啥时候去呢 她:blabl
科技正在取代人类的全部能力超人已至人类的尊严何存?参考 翻看《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想到了他曾杀妻自缢,这场悲剧的一大原因是社会给了他名誉地位,让他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1993,斯人早去,至今仍有推崇者。但如今的AI也能写诗了,下面是用claude经一次提示写出来的: 单从内容上讲,和顾城普通的诗没啥两样,细细调教下,有望超越成名作。所以,AI时代,普通人都能写出精彩的诗,人类社会还有必要为了几句纯净的诗,忍受顾城这种疯子吗? 进一步来讲,工业革命取代了人类的重复劳动,信息技术革命取代了部分智力劳动,AI已经在逐步取代作为人类文明桂冠上的艺术,俨然成为了尼采所说的超人,那么,人类的尊严何在
作用机制性格是一种自证预言健康的性格如何达到健康的性格案例:水逆案例:非暴力沟通参考 最近听杨天真的小宇宙播客《天真不天真》,她提到高三时一次重大挫折后很沮丧,某次无意中听到历史老师说她“命很好”,她坚信了,于是高考考得好,未来的事业也非常顺利;反观《万箭穿心》的主角,承受着那么多的苦难,可悲可叹;职场中的牛马也经常相互调侃:“如果你能吃苦,那享福的就另有其人了”。 这种预言,心理学上称为“自证预言”,是一种人生寓言。意思是:我们通过控制未来事情发生的方式,确保预言为真,确保世界和自己的预期一致。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个概念。资料多来源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两本书
释义禅宗之筏喻维特根斯坦之不可说启示《大唐西域记》因文体成为烂书李易峰的作品不应该被下架为了买房而生活降档的人本不应该买房 释义 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13》,全文如下: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意思是:鱼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便忘了鱼笱;兔网是用来补兔的,捕到兔便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把握了意义便忘了语言。我哪里能遇到忘言的人来和他谈论呢? 作者通过这一段作出启示,读者不能游于语言层面,更应把握其表达的思想实质。 现代的用法和“心照不宣”是同义词,但本篇文章取其本意。 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和“
解析典故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盗亦有道模式案例分析哥本哈根会议与环保少女某地汽车摇号腐败传染病防治中的利益输送周玄毅拿下女拳谭女士元朝与清朝的得天下与治天下 解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个观点来自于《庄子·胠(qū)箧(qiè)》,意思是,圣人创建圣智礼法,本用以防盗制贼,却反被盗贼所窃,用为护身的名器,为害民众。所以主张莫若绝弃圣智礼法,以免为大盗所乘。 原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圣人之道也就是圣智礼法如何成就大盗,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结论;第二部分讲述如何绝圣弃智。 本文只涉及原文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论证逻辑如下图: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原文开篇讲了一个故事:为了防范小盗,人们把
副标题: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所获 - 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颇令人们生气与寒心,譬如江歌案,杭州保姆纵火案,幼儿园sex侵案,首都疏散城中村人口,拆广告牌露出天际线之类,以及被国人视为道德加速滑坡起点的彭宇案。 下图为正在移除遮挡天际线的广告牌: - 这些事情,可以大体分为随机的人的因素造成的,和制度造成的两类,当然在某些事件中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取其主要的。上面所牵涉到的几个事件我们能轻易地将之归类。 - 人为造成的恶劣事件,我们往往用道德进行评价与批判,这一点暂且不提;不过,如果用道德来评价制度造成的恶劣影响时,便是隔靴搔痒。但这一手段经常被媒体用来混淆是非,避重就轻,毕竟最终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