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偶尔会有一些临时起意造成的恶性事件(激情作案)。比如 2024 年 10 月江西景德镇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现场造成 30 岁左右的年轻夫妇和不满一岁的婴儿身亡,碰撞时速 128km/h 左右,碰撞前肇事司机与副驾的女朋友发生了争吵。比如 2024 年 11 月份珠海体育中心驾车撞人事件,造成 38 人死亡,47 人受伤,官方认定的作案动机是离婚后对财产分割不满,两个多月后肇事者被执行死刑。比如 2024 年 11 月江苏某技校发生的持刀伤人案,本校一学生因实习受到不公正对待投诉无门,在学校中无差别袭击,造成 8 人死亡,17 人受伤,两个月后肇事者被执行死刑。 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评价
同一性:质与量成长中的追求:量到质,变质量的粘连不能舍弃的量参考 同一性:质与量 哲学上有关于同一性的讨论,两个事物可能是同一的,不同时间的某事物也可能是同一的。下面是两个常见的场景: 场景 1:王二的同事问他借笔,王二掏出来一盒新笔:“你自己拆开,送你一个~”。王二的同事打开了笔盒,挨个看了看,王二见状:“它们都一样,没啥挑的~” 场景 2:王二回到家,女朋友爱搭不理的,一看就是心情不好。他坐过去:“怎么了不开心~”,女朋友说:“闺蜜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小熊在洗衣机里搅坏了,你看!”王二发现小熊的背开了,便对女朋友说:“别伤心了,我现在去网上买个新的,它们都一样。”女朋友更生气了:“那能一样吗
在食堂吃饭后,我拿着纸巾先擦了手,又擦了嘴巴,心里却有另一种声音:“脏不脏呀,都是先擦嘴!”那么到底是手脏,还是嘴脏呢,身体的其他地方呢? 通常认为,嘴比手干净,更比生殖器、肛门干净。但经不起推敲。我们以细菌的数量,特别是致病菌的数量,来量化脏的概念。下面大概分析下口腔、手、肠道、肛门、生殖器等部位的脏度排名。 细菌繁衍需要营养物质和水,口腔、肠道肯定是细菌最多的地方,因为有细菌需要的营养和水,同时嘴巴与外界接触,增加了沾染病菌的机会。也得考虑到,我们每天都会刷牙,这样会清除很多细菌,却不会拿着刷子刷肠道,所以口腔里残留的细菌大概是没有肠道多的。肛门的细菌来自肠道,也会有很多细菌。生殖器一般不
设想这样的场景: 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王二白天在单位,看到用户反馈群里有一个和自己业务相关的反馈,便打字回复,还差几个字的时候,领导发话了:“这个问题 @王二 看下。下次及时回复。”王二内心一阵恼火,删掉了刚才输入的字,看向远方平静两分钟,用附带在信息上的“收到”emoji 回复了领导。然后闷闷不乐去看问题。 晚上回到家,昏昏沉沉,刚输入密码打开门踏进屋子里,就感觉到隐隐的不对:他忘了在屋外换鞋了。女朋友为此和他吵过两次,一吵架就生闷气。王二转过身准备出门,女朋友端着汤从厨房出来了,看到王二脚上的鞋子,便把汤锅重重放到桌子上,转身去了卧室,还有“咚”得一声关门。王二苦恼了,又得花大心思去哄
有一种说法,“写小说得讲逻辑,不然读者会觉得假;但现实可不讲逻辑,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同时,有一种必然性叫做“逻辑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一种“形而上学必然性”,不仅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遵循这种必然性,所有可能的世界都需要遵循,也就是现实发生的事情不可能“不合逻辑”。这种矛盾从何而来呢?很明显,从概念的混淆使用中来。 引文的第一种用法,“合乎逻辑”的定义是“在评判者看来,一件事情的结果可以由已知的原因,严格或者不那么严格地推导出来”,严格就是充分的意思。不合逻辑,就是在评判者看来,原因不充分,或者干脆找不到这么做的原因。 所以说,如果一件事情对于“评判者”来说“不合逻辑”,可能由下面几种原因造成
3 月 29 日晚,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 SU7 从武汉赶往池州,参加第二天的事业编考试,正常的路程需要花费 4 小时,临近下高速的时候在施工路段撞上隔离的水泥护栏,汽车开始爆燃,前排两人当场死亡,后排一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其他已认定的事实如下: 事故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 事发前辅助驾驶开启。行驶速度 116 km/h,22:44:24 NOA 发出障碍预警,开始减速;22:44:25 汽车被人为接管,进入人驾状态,开始大幅变换方向,踩刹车;22:44:26-28 撞上隔离水泥带,碰撞速度为 97km/h。 碰撞后汽车起火爆燃,前排两人当场死亡,后排由救护车送医
计算铁球、木球的自由落体时间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结论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参考 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用来表达伽利略不畏权威的精神。文中的铁球实验想要推翻的结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且下落速度与质量是成比例的”。考虑到亚里士多德的前提,“相同形状的物体”,笔者的生活常识告诉我,“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是正确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是成比例的”是错误的。反倒是伽利略的观点“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是错误的,加上“相同形状”这个前提依然是错误的,加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条件“忽略空气阻力”才会变得正确。 简而言之,以我的日常经验,亚里士多德对了一半;伽利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