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质与量成长中的追求:量到质,变质量的粘连不能舍弃的量参考 同一性:质与量 哲学上有关于同一性的讨论,两个事物可能是同一的,不同时间的某事物也可能是同一的。下面是两个常见的场景: 场景 1:王二的同事问他借笔,王二掏出来一盒新笔:“你自己拆开,送你一个~”。王二的同事打开了笔盒,挨个看了看,王二见状:“它们都一样,没啥挑的~” 场景 2:王二回到家,女朋友爱搭不理的,一看就是心情不好。他坐过去:“怎么了不开心~”,女朋友说:“闺蜜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小熊在洗衣机里搅坏了,你看!”王二发现小熊的背开了,便对女朋友说:“别伤心了,我现在去网上买个新的,它们都一样。”女朋友更生气了:“那能一样吗
设想这样的场景: 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王二白天在单位,看到用户反馈群里有一个和自己业务相关的反馈,便打字回复,还差几个字的时候,领导发话了:“这个问题 @王二 看下。下次及时回复。”王二内心一阵恼火,删掉了刚才输入的字,看向远方平静两分钟,用附带在信息上的“收到”emoji 回复了领导。然后闷闷不乐去看问题。 晚上回到家,昏昏沉沉,刚输入密码打开门踏进屋子里,就感觉到隐隐的不对:他忘了在屋外换鞋了。女朋友为此和他吵过两次,一吵架就生闷气。王二转过身准备出门,女朋友端着汤从厨房出来了,看到王二脚上的鞋子,便把汤锅重重放到桌子上,转身去了卧室,还有“咚”得一声关门。王二苦恼了,又得花大心思去哄
有一种说法,“写小说得讲逻辑,不然读者会觉得假;但现实可不讲逻辑,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同时,有一种必然性叫做“逻辑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一种“形而上学必然性”,不仅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遵循这种必然性,所有可能的世界都需要遵循,也就是现实发生的事情不可能“不合逻辑”。这种矛盾从何而来呢?很明显,从概念的混淆使用中来。 引文的第一种用法,“合乎逻辑”的定义是“在评判者看来,一件事情的结果可以由已知的原因,严格或者不那么严格地推导出来”,严格就是充分的意思。不合逻辑,就是在评判者看来,原因不充分,或者干脆找不到这么做的原因。 所以说,如果一件事情对于“评判者”来说“不合逻辑”,可能由下面几种原因造成
计算铁球、木球的自由落体时间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结论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参考 记得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用来表达伽利略不畏权威的精神。文中的铁球实验想要推翻的结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且下落速度与质量是成比例的”。考虑到亚里士多德的前提,“相同形状的物体”,笔者的生活常识告诉我,“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是正确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是成比例的”是错误的。反倒是伽利略的观点“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是错误的,加上“相同形状”这个前提依然是错误的,加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条件“忽略空气阻力”才会变得正确。 简而言之,以我的日常经验,亚里士多德对了一半;伽利略没
两个概念的讨论为什么悖论看起来挺有道理?芝诺的另一个悖论:飞箭不动巴门尼德和芝诺阿基里斯之踵参考 思考永生问题时,想到一个“相对论永生”的概念:如果一个人向黑洞滑落,由于越接近黑洞的事件视界(光线不能逃逸的边界),时间流逝越慢,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这个人会逐渐冻结在事件视界附近,他滑落到事件视界的时间是无穷大。所以在地球人看起来,这个人已经实现了永生(理想实验,不考虑引力潮汐造成的死亡等问题)。 这个概念乍一看很像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阿基里斯(Ἀχιλλεύς Achilles)追不上🐢的悖论: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第一勇士,跑得最快,追一只领先他一段距离的🐢,这个初始距离用 A 代替。当阿
常见的必然性形而上学必然性必然性的修订概率论中的必然事件休谟的怀疑论与必然性参考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真理”、“肯定”、“必然”等词语,比如:“周末一起约饭,我肯定到场!”、“这些秘密,我肯定不会对外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它们背后都表达“必然”这个概念,但很明显,这些必然的强度是不同的。比如,约饭的人很可能会因为堵车而迟到;承诺保守秘密的人,确实会顾忌道德,但是如果被 1000 万人民币诱惑,他极有可能说出秘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万有引力,至少在当前宇宙内普遍成立,以人类的能力,很难改变这个自然规律。 所以,“必然”是指在一组规则下会发生的事情,这样就得谈论规
科技正在取代人类的全部能力超人已至人类的尊严何存?参考 翻看《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想到了他曾杀妻自缢,这场悲剧的一大原因是社会给了他名誉地位,让他在偏执的路上越走越远。1993,斯人早去,至今仍有推崇者。但如今的AI也能写诗了,下面是用claude经一次提示写出来的: 单从内容上讲,和顾城普通的诗没啥两样,细细调教下,有望超越成名作。所以,AI时代,普通人都能写出精彩的诗,人类社会还有必要为了几句纯净的诗,忍受顾城这种疯子吗? 进一步来讲,工业革命取代了人类的重复劳动,信息技术革命取代了部分智力劳动,AI已经在逐步取代作为人类文明桂冠上的艺术,俨然成为了尼采所说的超人,那么,人类的尊严何在